亲爱的爸爸妈妈:
你们好!
又到了我们谈心的时间了,今天我想和你们谈一下刘伯伟教授关于“孩子不会思考怎么办?”这一话题。
通过对问题孩子多年来的探讨研究,刘伯伟教授发现:80%的问题孩子后面都存在着问题父母,问题父母是产生问题孩子的基础性原因。并成功探索出问题孩子产生的根源,即:思维力短缺。并且针对造成孩子思维力短缺的原因,刘伯伟教授又成功归纳总结出影响孩子思维力发展的四个主要方面,并详细列出了四个方面的18个主要因素。
No 1 不会思考—在养育时期,父母有意推卸养育责任
(主要因素1)
0-3岁,是孩子一生中获取信息、产生思维、拥有智慧的最重要、最关键的时期。古人云:三岁看大,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。婴幼儿期间,孩子对外界的感知完全依赖于成人的陪伴照顾,父母的语言和行为会不加过滤的渗透进孩子的成长中,并且对父母的语言和行为会毫不筛选的进行记忆和模仿。此时父母的陪伴、关心和呵护,是孩子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开端,更是一个孩子自我肯定的来源。在此期间,孩子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,父母有益的陪伴,能够让孩子拥有安全感,快乐幸福地生活。
比如:有些孩子,当父母在身边时,会呼呼大睡,当父母离开身边时,会很快苏醒,甚至父母上个卫生间,短短的时间内自己也会惊醒。
不仅如此,陪伴期间父母带有磁性的声音、爱的眼神、温暖的怀抱、柔软的双手,还会传递给孩子众多的信息,大量的信息不仅能够促进孩子各个神经器官的迅速发育,同时存储在孩子脑海中的信息资源还能作为一种思维工具,帮助孩子唤醒和开发初级思维,促进孩子思维力的发展,即:当孩子得到相关指令时,存储在孩子脑海中的信息资源会在孩子初期思维的引导下自动编程,来完成相应的指令。
比如:在陪伴孩子时,妈妈对孩子笑,孩子在妈妈的引导下会积极地跟妈妈互动,并能感受到“笑”可以创造愉快的氛围,使对方高兴。妈妈对孩子说“笑一笑”,孩子听到后,就会自动向妈妈展示笑容,完成妈妈的要求。所以养育期间父母的陪伴更是唤醒和开发孩子思维的最佳催化剂。
可是,目前有很多父母却以现实生活的忙碌为借口推卸这个重要责任,将一出生或者出生不久的孩子,委托给他人养育。父母这样做,孩子就会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,缺乏由父母陪伴所带来的安全感。殊不知,这种安全感的缺乏有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。
同时,父母陪伴的缺失,会让孩子缺少行为和思维上的正确引导,会让孩子缺少学习和模仿的对象,缺少基本的应变能力。
比如:在面对各种情况时,目睹过家长类似经历的孩子可以依据经验从容应对,而没有得到过指引的孩子,面对完全陌生的问题时,由于缺乏参照,往往茫然不知所措。
父母陪伴的缺失,还会减少由父母直接传递给孩子的信息,影响孩子各个神经器官的迅速发育,影响信息资源在孩子大脑中的储存,造成孩子信息资源的缺乏。当孩子得到相关指令时,孩子就会因为缺乏信息资源使思维编程受到限制,无法完成相应的指令,影响孩子初级思维的唤醒和开发,影响孩子思维力的发展,让孩子的思维力失去拥有最佳催化剂的高速发展期,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思维力出现基础性短缺,遇事不会思考,容易出现问题孩子。
比如:有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,注意力不集中,小动作不断(就是通常所说的“多动症”);有的孩子遇到事情容易愤怒,持续哭泣,并且容易打人,甚至在某个时刻出现咬人的现象。这都是基础性思维力短缺的表现,是问题孩子形成的基础性原因。
不仅如此,代替父母的养育者还有可能会给孩子的思维力造成伤害。比如:因为养育者不适当的语言和行为(讲话时声音过大,抚摸孩子时用力过重等),都会给没有任何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带来惊吓,造成孩子的精神恐惧、思维中断。而在身体发育初期,这种负面的外界刺激不仅会给孩子造成精神上的伤害,更会引发生理上的变化。持续处于恐惧、紧张状态下的婴幼儿,会全身肌肉收缩,进入防御状态,不但思维无法被激活,甚至生理功能会出现紊乱。
比如:在孩子初上幼儿园的时候,部分孩子在一段时间里容易生病,其大部分原因就是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,内心产生恐惧,紧张造成的。
要知道,成年人在受到惊吓时,大脑思维都可能会出现空白,更何况是一个处在养育时期的孩子。所以对孩子来说,让他在信任、熟悉、温馨、有爱并且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成长,才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思维力,才能让孩子的性格外向阳光、充满爱心、喜欢交流。而在陌生、冷漠、充斥着负能量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,其思维力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开发,性格也容易内向、胆怯。
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谨记:养育期间(0-3岁),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具有不可替代性。父母对孩子养育期间的陪伴,不仅能够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,还能获得众多的优质信息,众多的优质信息不仅促进了孩子各个神经器官的迅速发育,还会促进孩子初级思维的唤醒和开发,促进孩子思维力的发展。
刘伯伟教授强烈呼吁:作为父母,至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不要让孩子在0-3岁之内离开自己。很多长大后自卑、恐惧、懦弱等问题孩子,都是早期父母缺少陪伴、关心和呵护造成的。
No 1 不会思考—父母错误的管理理念
(主要因素2)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父母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,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,并且要按照成长规律进行有效的管理。比如:0-6岁的孩子一般选择开放式管理,6-12岁的孩子一般选择权威性管理,12岁以上的孩子一般选择民主性管理。不管哪一种管理方式,父母都要以爱心为基础,以信任为前提,以尊重为保障。
在管理孩子时,父母首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,如果父母不取得孩子的信任,孩子就容易不认同父母,不服从管教,逃避、不听话,甚至同父母处于敌对状态,即使有时听话,也是对父母权威的屈服和妥协,这时父母就容易生气,就容易产生对孩子不理解、不尊重的行为,甚至会对孩子采取强制手段。当孩子长期面对父母的不理解、不尊重,甚至强制手段时,孩子就容易失去思考的机会,不会思考,容易成为问题孩子。
在管理孩子时,父母不能给予孩子过分的保护。对孩子过分保护的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,并且非常不愿意承认孩子已经长大,对待孩子这也不让干,那也不让做,只让孩子做到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就行,平时只图孩子身体健康,听话不惹事就行。长此以往,孩子就容易失去思考的机会,不会思考,容易成为问题孩子。
比如:由于父母管理理念的错误,让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严重不符,让孩子的众多行为表现十分幼稚,出现依赖心强,自制力差的情况,其实这就是孩子思维力短缺的一种表现。孩子幼稚的行为表现往往会使周边的人对他产生错误的认识,会认为他智商低下,从而得不到善待,这就更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、自闭的心理,使其容易成为问题孩子。
No 1 不会思考—父母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
(主要因素3)
父母要有正确的学习观念。要知道,孩子学习的前提条件是端正的学习态度;学习的核心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;学习的关键是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;学习的保障是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。总之,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是孩子学习的最终目的。
父母要知道,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学历没有直接关系,但和父母的学习观念有直接的关系。比如:孩子认真听课,学习成绩有可能会好,如果孩子学会自主学习,学习成绩一生都会好。所以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,是每个父母应该始终坚持的学习观念。如果父母的学习观念不正确,孩子就无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,不会自主学习,孩子的思维通道就容易堵塞,就容易造成孩子不会深入思考,容易出现问题孩子。
比如: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,父母长期陪伴在身旁,不会的题就告诉他答案。长此以往,父母就成了孩子的“解题器”,孩子就会失去思考能力,遇到问题不会思考,学习成绩就会不理想,容易成为问题孩子。
No 1 不会思考—孩子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
(主要因素4)
做父母的要知道,好的学习成绩=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+正确的学习方法。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就是学习时用于解决问题的基础性材料,是解决问题的专用工具。所谓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指强大的学习能力,强大的学习能力不仅能够让孩子拥有好的学习成绩,还能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简单、快捷地了解、理解、掌握、应用所学习的知识。所以孩子在学习过程中,首先要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。
刘伯伟教授认为:学习方法相对于基础理论知识而言,就像将军,而基础理论知识就像士兵,没有将军,再多的士兵也难以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,克敌制胜。也就是说,孩子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,学习过再多的基础理论知识,也难以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。
因为没有学习方法的孩子,在众多信息中,无法分清主次,不会联想,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,更别提举一反三、触类旁通了,结果就是老师讲什么孩子就听什么,孩子只是被机械地灌输知识,被动接受,不能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疑问,不能真正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,就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,越学越吃力。孩子的思维就很难得到正常的唤醒和开发,孩子就容易失去好的自主思考路径,不会思考,容易出现问题孩子。
比如:很多孩子在平时学习时非常努力,付出的时间和辛苦有时超出常人的几倍,但是学习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,真正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。
此致
敬礼!
爱你们的宝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