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爸爸妈妈:
你们好!
又到我们谈心的时间了,今天我想和你们谈一下刘伯伟教授关于“父母如何跟孩子交流沟通?”这一话题。
父母跟孩子交流沟通,不仅是和孩子对话,更是帮助教育孩子的重要途径。在生活中,父母应该对孩子多理解、多支持、多关爱、多交流、多沟通,并且要有恒心和耐心。
父母跟孩子交流沟通时,应该重视以下几个环节,即:理解、关怀、接纳、信赖和尊重。
所谓理解,就是要求父母能够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;所谓关怀,就是关爱孩子不仅要存在内心,更要切实付诸行动;所谓接纳,就是要求考虑孩子的个性,懂得欣赏孩子身上的优点;所谓信赖,就是要做到既信任孩子,也要信任自己;所谓尊重,就是指父母不仅要尊重孩子,还要尊重孩子的权利,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。
下面给父母分享一下交流沟通常见的四个误区:
1、认为沟通就是讲话
父母们经常抱怨:“孩子长大了,话也越来越少了!”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口头语言的多少,往往表示着他们愿意沟通的程度,这是因为他们还陶醉于孩子幼年时,滔滔不绝讲话的回忆中,一旦回到现实,他们就会唉声叹气,认为孩子不愿意讲话,是造成交流沟通困难的原因。
父母一定要知道,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、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,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,语言沟通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沟通,非语言沟通包括声音语气(比如:音乐)、肢体动作(比如:表情、手势、舞蹈、武术、体育运动等)。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结合。
2、只沟通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
很多父母向老师埋怨,孩子与父母沟通时,表现得相当马虎。有位母亲说:“我知道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,也经常会找机会与他交流,可是我只要一问他学习的事情,他就嫌我烦。”
很明显,在父母眼里,所谓的沟通,就是孩子要说父母需要知道的事情,一般都是学习的事情,甚至要具体到成绩的问题,这就是父母想交流沟通的内容。
其实,大多数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沟通,就是父母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,根本不愿意听孩子讲其它的内容,而父母关注的内容永远只有成绩和分数,这也是让大部分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沟通的重要原因。
3、沟通就是不停地说
很多父母反映,孩子到了青春期,彼此的沟通很少,孩子不肯说,父母说的孩子又不听,沟通就成单纯地说。其实,在交流沟通中听比说更重要。很多父母就是没有做好“听”这个工作,才使亲子沟通无法继续。要知道听是彼此交流的基础,传达的是一种信任、关注的力量。
有的父母常对孩子说:小孩不要插嘴,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。但事实上,如今的小孩子见多识广,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,他们有自己的思想,渴望表达自己的意见。
可是,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,得到的不是父母的尊重,而是否定。久而久之,当孩子长大后,父母希望孩子主动表达的时候,孩子却关上了心门。
4、有问题才沟通,沟通一次就够了
在生活中,父母同孩子的沟通犹如细水长流,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因为交流沟通的和睦愉快取决于彼此之间的关系,彼此之间的情感,而关系和情感的培养不是一天养成的。
比如:有一个孩子厌学,父母为此非常着急,但是与孩子根本无法沟通,除了给孩子讲一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,就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交流沟通了。
父母要知道,良好交流沟通的前提是亲子关系,而亲子关系的培养,应该是在长时间共同生活中建立起来的。父母出现与孩子无法沟通的问题,或许是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已经不存在了,原因可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正所谓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
其实,父母在发现孩子出现某个问题苗头的时候,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,借助亲子关系,做好交流沟通,帮助孩子解决问题。如果等到问题发展到非常严重的时候才想起来沟通,可能已经晚了,因为孩子与父母可能已经不具备良好的亲子关系了,如果父母想凭借一次交流沟通就解决问题,恐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。
接下来给父母分享一下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方法:
1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
父母与孩子交流沟通时,要选择合理、适当的表达方式,要注意自己的语调、语气,父母选择的表达方式不同,对孩子的影响就会不同,交流沟通的效果也会不同。在交流过程中,父母的话语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信或更加乐于合作,也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挫败或恐惧,关键在于父母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。比如:
①“你自己来做决定”
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做某件事,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,父母可以说:“你们来做决定,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,还是到外面去玩?”
五分钟后,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,父母就可以再告诉他们:“我知道了,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。”很简单的两句话,父母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,也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是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。
②“妈妈爱你,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”
作为父母,有时候总免不了责备孩子,这个时候,最重要的是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。这样,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做错了一件事情,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一个不好的人。
在批评孩子的同时,告诉他“妈妈爱你”,这样做也能够提醒自己,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分清对错,而不是处罚他。如果能这样想,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,父母也就容易保持冷静。
③“你其实是想说什么?”
小孩子有时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变得情绪失控,无法说清感受,只是不停地大喊:“我不要你!”、“我讨厌你!”在那个瞬间,可怜的小家伙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些话了。在这个时候,父母就要帮助孩子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。
父母除了温和地询问:“你其实是想说什么?”还可以给他提供一些参考答案,比如:“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明哥哥泄漏了你的秘密?”等,这样做,孩子就会逐渐学会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,即使将来父母不在身边,有问题时,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④“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”
如果孩子做了什么让你生气的事,你可以这样说:“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”这是一个非常有魔力的句子,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,他不会把你看作对立面,这样孩子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导,停止做让父母生气的事情。
⑤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”
“西西有洋娃娃,所以我也要一个”、“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淇淋,那我也可以吃”,这是小孩子最常用来跟父母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父母一定要清楚地告诉孩子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。父母要让孩子了解,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。
比如: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镜,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镜。表哥的鞋子小了,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等。
2、注意说话的语气
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,会对孩子的情商、智商、气质、修养产生很大的影响。希望父母和孩子交流沟通时,要使用这样的语气:
①信任的语气
孩子希望得到别人,特别是父母的信任,所以父母和孩子说话时,要表现出充分信任的语气。比如:孩子想学打羽毛球,父母应该用信任的语气说:“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、认真学,一定能够学会的。”这句话无形之中就会给孩子一份自信,并让孩子明白,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。
反之,如果父母使用挖苦的语气说:“就你这样三分钟的热情还想打羽毛球。”这句话无形之中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,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。
②尊重的语气
从两三岁起,孩子的自我意识就会开始萌芽,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种自我意识就会愈发强烈。当孩子有了一些主见时,说明孩子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,如果孩子提出不符合父母意愿的看法和要求时,父母不要认为孩子是不听话或有意跟自己对着干,从而粗暴地反对他。
比如:父母要求孩子学英语,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,父母不能发脾气说:“越大越不听话了,不好好学习,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。”父母这样做,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。这时,父母应该用尊重的语气说:“那你再玩一会儿,不过,玩完了,可一定要好好学英语。”父母这样做,孩子就会乐于接受,并且会认真去做。
③商量的语气
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。父母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情,要用商量的语气,应该让孩子明白,他跟父母是平等的,父母是尊重他的。
比如:想让孩子收拾整理一下地上乱丢的玩具,可以这样说:“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?”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:“你怎么搞的,玩具乱丢,快点去收拾好!”当孩子听到父母的责备时,心里就会产生反感,即使按父母的要求去做,也是不开心的。
④赞赏的语气
每个孩子都有优点,都有表现的欲望,当父母发现孩子的优点,并加以赞赏时,孩子就会更加乐于表现。
比如:孩子画了一幅画,也许画得不是很好,可孩子画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。当孩子把画捧给父母看时,父母不能轻描淡写地说:“画得一般,好好练。” 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。父母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孩子的作品,说:“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,继续努力,一定会画得更好。”当孩子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时,就会有快乐的情绪体验,对画画也会更有兴趣。
⑤鼓励的语气
父母想让孩子做到没有过失,这是不可能的。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,父母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,应该帮助孩子在过失中总结教训,积累经验,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。
比如: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碗,失手掉到地上摔碎了,父母不能责备说:“连个碗都端不稳,真笨。”这样就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。父母应该用鼓励的语气说:“你不小心摔碎了碗,没关系,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。”父母这样做,既教给孩子实践的方法,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。
3、父母跟孩子交流沟通时,应该注意的事项
父母常跟孩子沟通,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,还能通过语言把自己的经验、思想准确地传达给孩子,帮助孩子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。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沟通时,应该注意以下几点:
①融洽关系,制造谈话的和谐氛围
有些父母平时很少跟孩子交流沟通,孩子出了问题只会严厉训斥,久而久之,亲子间的距离就会渐渐拉大,交流沟通就会变得更加困难。
所以,父母要想跟孩子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,首先就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氛围,给孩子先讲点高兴的事情,当亲子感情拉近后,再进一步地交流沟通,效果相对就会好一点。
②利用典型话题,善于抓住谈话的机会
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情,如果父母能够抓住典型事例,及时跟孩子交流思想,效果要比平时更好,孩子也容易听得进去。
一般来说,学校开过家长会之后,是父母跟孩子交流的一个好时机,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,父母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很多情况。当然不是责骂训斥孩子,而是帮助孩子分析、解决问题,父母要抱着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的心态跟孩子沟通。
③有的放矢,主题明确
针对孩子的思想,需要解决什么问题,父母要做到心中有数。在谈话时,要围绕主题进行双向交流,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态度,并且从内心能理解和赞同父母的要求。
如果遇到敏感的问题,父母也不要回避,对于不易直接说的话题,可以采取侧面引导启发的方式跟孩子交流沟通。
④态度亲切,消除谈话的戒心
父母要表现出对孩子的真情关爱,使孩子乐于接受谈话,从而避免孩子处于防御戒备的心态。比如:“我们来谈谈吧”,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:“又来给我上政治课了。”或者说:“你真是个糊涂虫,看我怎么来教育你。”这样孩子就会因为恐惧而层层设防,让谈话没有任何效果。
当父母准备和孩子谈话时,如果孩子的对立情绪比较大,可采取“冷处理”的方法,暂时延缓谈话,或者“曲线交谈”,从另外的事情入手。如果孩子有事主动跟父母交流沟通,父母就应该放下手中的事情,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。
⑤选择谈话的方式和技巧,增强谈话的效果
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,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,选择适当的谈话方式,增强谈话的效果。
谈话方式一般有两种,一种是直叙法,父母可以直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,其特点是快捷,但是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性格相对外向的孩子。另一种是间接法,比如:可以先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,或引用一个事例等,引起孩子谈话的兴趣,然后顺势引到谈话的主题上来。
⑥语言精炼,把握谈话的时间
大多数孩子都反对父母说话啰嗦,其中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。所以,当父母达到谈话的目的后,就要适可而止,父母跟孩子谈话是可以经常进行的,不求长谈,只求效果。
此致
敬礼!
爱你们的宝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