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爸爸妈妈:
你们好!
又到我们谈心的时间了,今天我想和你们谈一下刘伯伟教授关于“父母如何有效地管理孩子?”这一话题。
怎样才能管理好孩子?其实物质的需求仅仅是基础,是暂时的,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,这才是永恒的。
孩子有心事时,希望父母能够像好朋友一样,敞开心扉与孩子交流沟通;孩子有难题时,希望父母能够成为良师益友,为孩子排忧解难;孩子疲倦时,希望父母能够提供温暖的港湾,让爱充满整个家庭;孩子遇到困难时,希望父母能够成为坚强的后盾,让孩子无忧无虑、勇往直前;孩子获得好的成绩时,希望父母能够赞赏鼓励,让孩子拥有快乐和自信。
在管理孩子的问题上,父母一定要把严格和专制区分开,一味地专制和苛刻地要求,会对孩子造成伤害。很多父母把严格理解为专制,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,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,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。其实父母这样做,孩子不但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反而会对父母产生怨恨。
有些父母常常用训斥和苛责的方式跟孩子沟通,有的父母甚至因为自己某些方面不顺,对孩子肆意羞辱、发泄、虐待,把孩子当成出气筒。父母这样管理,孩子长大后不仅无法拥有自尊和自信,还会毁掉孩子的人生。
父母若无视这一点,必然会给家庭带来伤害,个别孩子如果无法忍受这种伤害,就会以一些极端的毁灭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,最后采取的不是伤害父母就是自杀。
有这样一个故事,一个放羊的孩子,每天牵着他心爱的羊,到水草最肥沃的地方去,为的是让他的羊能吃到最好的草。有时羊在吃草,他在一旁看书,有时他会抱着他的羊,用手轻轻地抚摸它,说:“我心爱的羊,你是我的朋友,我非常喜欢你!”
有一天,他又去放羊,羊在一边吃草,他在一旁看书,看着看着睡着了。当他醒来的时候,羊不见了,找啊找啊,一直到天黑,也没找到,他只好回家了。到了家,他把丢羊的事情告诉了爸爸,爸爸知道后,一句话没说,对他就是一顿暴打。过后,他爸爸说:“你去给我找羊!找不回来羊,你也别回这个家!”
于是,这个放羊的孩子就离开了家,回到山坡去找羊,找啊找,终于看到了前面山坡上隐约有一个白点,走近一看,就是他那只心爱的羊。可是,这个放羊的孩子二话没说,在身旁找了块大石头,对着羊头猛砸了下去,羊当时就死了,放羊的孩子也离开了,并且从此再也没有回家。一只温顺的羊,一个善良的孩子,却因为爸爸的粗暴,一个失去了生命,一个失去了家。
所以,父母管理孩子时,一定要慎管理、会管理,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我们的身上。
此外, 父母还要特别注意,如果发现孩子有焦虑、愤怒、恐惧以及懊悔、悲观、绝望的情绪或心理时,应及时帮助孩子解决。要知道长期的恐惧和忧虑容易造成孩子精神失常,即使长大后没有出现精神障碍,长期生活在恐惧和忧虑中的孩子也很难适应现实生活,他们会希望与周围的环境断绝所有关系,喜欢退缩到自己幻想的世界里,以此来排解所有的恐惧和忧虑。
下面,给各位父母分享一些管理孩子应该注意的问题:
1、管理孩子“四不要”
(1)不要对孩子进行“心罚”。管理孩子时,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说过“狠话”,对孩子进行“心罚”,其实心罚比体罚产生的后果还要严重,体罚伤害的是身体,心罚伤害的是心理和智力。
(2)不要恐吓、冷落孩子。当孩子调皮或犯错误时,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恐吓孩子,让孩子因害怕而不敢再犯错误。个别父母甚至还采取冷落的办法,给孩子“冷脸”看。父母长期这样恐吓、冷落孩子,孩子就容易产生紧张、焦虑、抑郁、敏感、恐惧等反应,甚至可能导致孩子心智发育不良,出现智力低下、神经衰弱、偏执、强迫等症状。
(3)不要在对比中否定孩子的努力。很多父母为了追求完美,就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认为的“最佳”或“理想”标准,就忽视孩子的努力,否定其成绩。
比如: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,常常把自己的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相比,一次没考好,就对孩子说:“你看人家谁谁谁就是比你聪明,这次又比你多考了2分。”
作为父母,如此否定孩子的成绩,就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,让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,逐渐变得自卑、压抑,还会把外界的评价转为自我评价,让孩子失去学习自信。
(4)不要用夸张的言辞影响孩子。很多父母在管理孩子时,言辞中常常带有夸张的成分,往往会把“小事化大”,还有些父母会把事情有意地“歪曲”。
比如: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,有的父母就会夸大后果,让孩子担惊受怕,父母这样做,就容易刺激到孩子,让孩子以后做什么事情,都会怕这怕那,变得胆小,即使犯了错误也不敢对父母说。
这样就容易为孩子以后的不良行为埋下祸根,诸如撒谎、爱吵架、欺骗等。父母还要知道,只靠“夸张的言辞”是不能解决管理问题的,可能还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。所以,父母要想管理好孩子,首先应该要管理好自己。
2、管理孩子“三不得”
(1)急不得。当孩子成绩不好,学习出现问题,父母急不得,要冷静分析,因材施教,因势利导,方能使孩子到达成功的彼岸。作为父母,要对孩子的优点、缺点、心理等进行仔细观察,只有从孩子的特点、兴趣出发,扬长避短地确定目标,才能使孩子学有所成,否则只会欲速而不达。
(2)打不得。教育理为先,是教育之道,也是家庭教育的管理准则。发现孩子有缺点、失误后,骂为先,打向前,甚至妇唱夫随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,要知道棍棒教育不等于挫折教育。
父母这样做,容易让孩子产生紧张、恐惧、忍受、自卑的不良心理习惯。当孩子出现错误时,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父母要心平气和地耐心教育,循循善诱、润物无声。
(3)捧不得。如果父母在疼爱孩子的同时,忽略了他们的缺点,甚至对老师的批评也横加指责,久而久之,容易养成孩子唯我独尊、自以为是的不良品质。当孩子有成绩时,应该表扬鼓励,有缺点时,应该批评教育、宽严有度、刚柔兼济、恩威并重,这才是对待孩子的正确方式。
3、六种错误的管理方法
(1)父母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。比如:学习不行、长相不行、交际不行、干家务不行、马虎、粗心……,让家人为他受累。总之,他没有行的地方,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、自卑的心理。
(2)父母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他。比如:你看人家谁谁谁,从不让父母操心,做什么事都比你强。对孩子来说,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,有时,孩子会因为这样的一句话就自暴自弃。
(3)父母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牺牲者。父母这样做,会让孩子产生罪恶感,一个有罪恶感的人,往往会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来度过一生。比如:你经常告诉孩子,自从有了他,连电视也没看过,整天围着他转,为他操碎了心,没有过一天好日子。
(4)父母跟孩子说话时口气不和蔼。很多父母,有时候会把生活中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,不注意自己的说话态度,或者对孩子说话很大声,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,容易产生恐惧心理,长此以往,会让孩子恐惧交流。
(5)父母不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,密切注视孩子的行踪。比如:发现孩子的日记和信件,要想方设法地查看。父母这样做,会让孩子有受人操纵监控的感觉,没有安全感,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,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。
(6)父母当众伤害孩子的自尊心。父母当着外人损孩子、贬低孩子,让他无地自容。从心理学角度讲,父母这样做,会让孩子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,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,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,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。
4、优秀父母的正确管理方法
美国一家媒体曾刊登过一篇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,介绍了美国家庭中,父母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12条基本法则:
(1)归属法则: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。
(2)希望法则: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。
(3)力量法则: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。
(4)管理法则:在孩子未成年以前,管束是父母的责任。
(5)声音法则: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,但是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。
(6)榜样法则: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。
(7)求同存异法则: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,并尽量理解他们。
(8)惩罚法则: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。
(9)后果法则: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。
(10)结构法则: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。
(11)“20码”法则: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,父母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。
(12)“四何”法则:任何情况下都要了解孩子跟何人在一起、在何地方、在干何事,以及何时回家。
5、父母管理孩子时常犯的四种错误
(1)孩子在家学习时,父母跟朋友在一边大声谈话,或者在一边毫无顾忌地看电视。还有当孩子放学回家,父母不在家,孩子自己看着电视或玩着游戏等父母回来。这样的孩子很难管理,学习成绩很难优秀。
(2)因为自己有钱,完全用物质刺激孩子,让他好好学习。父母这样做,往往会导致孩子智力畸形发展,使孩子成为物质上的富翁,精神上的孤儿。并且物质刺激一旦失效,孩子就会完全丧失学习兴趣。
(3)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,让孩子无法达到要求。父母这样做,往往会给孩子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压抑,让孩子难以舒展个性,而且容易产生心理障碍,影响学习和成长。
(4)还有一些父母认同优生、差生的区别,认为孩子的智力水平不行,学习成绩无法改变。如果父母有这种想法,就会导致孩子终生无法建立自信,甚至自暴自弃。父母一定要明白,孩子只要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,学习成绩也是可以改变的,父母一定要用心帮助孩子,并且要有耐心。
此致
敬礼!
爱你们的宝贝